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關於獨立書店

      點擊連結,放入購物車,隔日便利商店取貨,這是現代大多數消費者的買書方式,可以貨比三家,又可以省去找書的時間,儼然成為現代主流消費模式。

      在幾年前網路書店的隔日取貨服務剛推出時,成為購書最便利的方式,讓一部分的人改變了購書的途徑,就消費者的立場來看確實合算許多,網路書店是24小時不打烊的可以在任何時間找書,折扣活動多,坐車去書店買書車馬費都比運費貴了,精打細算的消費者算一算都知道這樣不合成本。於是實體書店裡的讀者慢慢減少,對許多獨立書店造成了許多衝擊,僅有大型的連鎖書店有辦法存活下去。


      過去在溫羅汀一帶,因為是文教區,有許多獨立書店,從新生南路上的桂冠書局、師大路上的政大書局、女書店、晶晶書庫等等,每個書店都有他的歷史,像是桂冠書局是人文社科的重要通路之一,桂冠選書有他的前瞻性,引進了傅柯、羅蘭巴特等人文大師的書。從七零年代戒嚴時代到現在自由開放的年代,他們依舊持續引進前瞻的思維,開拓讀者的視野。很可惜的是溫羅汀一代的獨立書店很多依舊敵擋不住主流市場的壓迫,加上地租的不斷上漲,許多獨立書店一一熄燈。


      一般大型連鎖書店或網路書店,總會有濃濃的資本味,一切都可模組的消費模式,各式各樣的行銷手法,像是為大眾挑選每月的熱門書籍,辦簽書會、作家導讀、名人推薦精選書……。也造成一種現象金石堂、博客來、誠品等各大連鎖書店的熱門排行榜的書籍大多都趨向一致性。當社會越自由時諷刺的是書的選擇竟會越少,淹沒在主流消費的洪流,隨之漂泊。


      在獨立書店的閱讀經驗與連鎖書店的大不同在於有交流,書店不會把主流消費那一套熱門必買的書推給客人。你可以根據你的偏好去找書,每一家書店都有它的特色與偏好,有時會有驚喜,像是最近我在一家書店挑到一本台灣通路買不到的書,而且只剩一本被客人翻爛的那本,問了店家有沒有沒拆封的結果店家說當時只進了一兩本賣完就沒了,但內容實在太有意思所以只好買走這最後一本,讓我有種撿到寶的心態,這是在主流市場碰不到的事。


私房菜

    如果主流連鎖書店是24小時的便利商店那獨立書店就是一間在巷弄中小小但有特色的bistro,便利商店賣的盡是大公司模組化大量生產但品質擔憂的便當,這間小bistro則會有自己的私房菜,來這裡的客人會吃到讓人驚喜的佳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