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7日 星期四

設計的聚落─中山創意基地

URS,你的,你們的
URS計畫市政府在2010年開始的關於都市再生計畫,政府釋出許多閒置許久的國有地給藝文團體以藝文進駐的方式讓這些塵封已久的空間再生,但都更處卻沒有明確的結束日期,但只能說這個計畫算是一個短期計畫,其中也有選定幾處規劃為長期計畫。視每年藝文團體的策展企畫也有補助給藝文團體經費供團體運用,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都市再生能否在無可預期政府何時收回土地的狀況下,活化一個地區,且在活化之後當被收回是否這些之前赴諸的努力又被打回原形呢?

2014年7月13日 星期日

味覺旅程 ─ Le Zinc洛咖啡小酒館



冬天最棒的就是可以熱呼呼的酒,像是愛爾蘭咖啡混著鮮奶油與濃烈的咖啡威士忌香氣,餘味殘留一股酒的甘甜味,喝不慣威士忌的我總愛這個飲料,好像溫度讓酒精的刺鼻味帶走留下威士忌的甘甜味,另外我更愛紅酒,紅酒的變化高深莫測,從葡萄的種類、產地的土壤、天氣的變化,爾後在釀酒師的釀造方法的不一樣都是引響紅酒的各種變因,想要研究紅酒除了要看很多書之外可能還要常常wine tasting,有趣的是法文有專為「品」這個字出了名詞dégustation意為細細品嘗。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1920's 書店 ─ Roaring Twenties



















最近20年代的印象與美景時常搬上大銀幕,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電影中的男主角Gil Pender在午夜的巴黎
四處閒晃無意間踏入20年代遇見費茲傑羅、海明威等當時Roaring Twenties咆哮的二零年代代表人物,沉
浸在二零的譯文薈萃、音樂、藝術。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關於獨立書店

      點擊連結,放入購物車,隔日便利商店取貨,這是現代大多數消費者的買書方式,可以貨比三家,又可以省去找書的時間,儼然成為現代主流消費模式。

      在幾年前網路書店的隔日取貨服務剛推出時,成為購書最便利的方式,讓一部分的人改變了購書的途徑,就消費者的立場來看確實合算許多,網路書店是24小時不打烊的可以在任何時間找書,折扣活動多,坐車去書店買書車馬費都比運費貴了,精打細算的消費者算一算都知道這樣不合成本。於是實體書店裡的讀者慢慢減少,對許多獨立書店造成了許多衝擊,僅有大型的連鎖書店有辦法存活下去。


      過去在溫羅汀一帶,因為是文教區,有許多獨立書店,從新生南路上的桂冠書局、師大路上的政大書局、女書店、晶晶書庫等等,每個書店都有他的歷史,像是桂冠書局是人文社科的重要通路之一,桂冠選書有他的前瞻性,引進了傅柯、羅蘭巴特等人文大師的書。從七零年代戒嚴時代到現在自由開放的年代,他們依舊持續引進前瞻的思維,開拓讀者的視野。很可惜的是溫羅汀一代的獨立書店很多依舊敵擋不住主流市場的壓迫,加上地租的不斷上漲,許多獨立書店一一熄燈。


      一般大型連鎖書店或網路書店,總會有濃濃的資本味,一切都可模組的消費模式,各式各樣的行銷手法,像是為大眾挑選每月的熱門書籍,辦簽書會、作家導讀、名人推薦精選書……。也造成一種現象金石堂、博客來、誠品等各大連鎖書店的熱門排行榜的書籍大多都趨向一致性。當社會越自由時諷刺的是書的選擇竟會越少,淹沒在主流消費的洪流,隨之漂泊。


      在獨立書店的閱讀經驗與連鎖書店的大不同在於有交流,書店不會把主流消費那一套熱門必買的書推給客人。你可以根據你的偏好去找書,每一家書店都有它的特色與偏好,有時會有驚喜,像是最近我在一家書店挑到一本台灣通路買不到的書,而且只剩一本被客人翻爛的那本,問了店家有沒有沒拆封的結果店家說當時只進了一兩本賣完就沒了,但內容實在太有意思所以只好買走這最後一本,讓我有種撿到寶的心態,這是在主流市場碰不到的事。


私房菜

    如果主流連鎖書店是24小時的便利商店那獨立書店就是一間在巷弄中小小但有特色的bistro,便利商店賣的盡是大公司模組化大量生產但品質擔憂的便當,這間小bistro則會有自己的私房菜,來這裡的客人會吃到讓人驚喜的佳餚。